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走进灞桥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办事指南  招商引资  政务中心
 

儿童 老人 军人
妇女 残疾人 外国人
公务员 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灞桥 -> 历史典故 -> 正文
灞桥折柳
2015-02-24 00:00  

折柳赠别是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作为一种吉祥物,柳,是远在异乡的游子与亲友的情感凝结。柳由于其特殊性质而负荷了人们沉重的离愁别绪。施肩吾《折柳枝》:“伤心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1]孟郊《古离别》:“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2]依依柳条,漫漫柳絮,勾起漂泊在外独在异乡的人们的断肠思绪。千年历史沉淀,折柳风俗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一种文化基奠。“灞柳风雪”则是其经典的展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经典之作进行一番探索。

柳,《本草纲目》载:“一名小杨,一名杨柳。” [3]王象著《群芳谱》解释为:“易生之木也,性柔脆,北土最多,枝条长软,叶青而狭长。其长条数尺或丈余,袅袅下垂者名垂柳木,木理最细腻。”柳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离别意向最早大概始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里诗人赋予了柳的离别意象,开后世意象之先河,此离别意象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唐宋的沉淀和凝固,成为这一时期文坛和现实生活中的一大奇葩。“杨柳多短枝,短枝多离别。赠远屡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但恐别人促,不愿来迟迟。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朱颜与绿柳,并在离别期。”人们不禁要问,娇柔细柳何以堪负如此之重?世人又何以如此青睐于它?

古人钟情于柳,当然与柳自身的特点以及从柳本身所挖掘出的意义有关。“多情自古伤别离”,重情重义的中国人从“柳”与“留”的谐音中,发掘了柳的留别、留情、挽留的意象,且柳絮之“絮”与情绪之“绪”谐音,柳丝之“丝”与相思之“思”谐音。于是古人将依依惜别的情怀寄托于娇柔细柳。赠柳、咏柳也就常常带有希望离别之人能够留下来的美好心愿。“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回首望君柳丝下,挥手别君泪难休”。古人用柳枝的随风飘摇表示别情的依依,真的是恰如其分。

在古人的传统心理中,弱,才可爱可怜;柔,才妩媚优美,柳以其柔长枝条,漫漫飞絮,唤起并契合了多少离人的思绪断肠,在古典诗词中,柳不仅表达了离别之情,还表达了相思之情和悼亡伤古等意象。李贺《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4]表达了离别后家人盼归的心声。晏殊《木兰花》:“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因物及人,又借柳思人。姜夔的《长亭怨》借柳抒情,又推己及物,使柳树带上了人的心情。隋无名氏《送别歌》:“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讽喻隋炀帝巡幸不归。白居易《隋堤柳·悯亡国也》:“大业年中炀天子,积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5]在这里,柳代表的是亡国树,是亡国的象征。隋堤柳、隋宫柳也就往往成为悼亡伤古的原型。要之,柳被赋予了多种意象,然而在诸多的意象中,离别是柳承担的最主要的意象,是故里和亲情的象征,行人游子不仅能够借以慰藉羁旅异乡的寂寞孤旅,而且能够时常激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人在赋予柳诸多的使命中,初意也可能只是与“柳”、“留”谐音有关,对离别者恋恋不舍的挽留之情而已。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折柳送别升华为一种离人的共同心声,唱和出他们的离别愁绪。

柳具有祛祸辟邪的作用。中国古人具有根深蒂固的“出行遇凶”心理,且古代交通不便,古人远游便多带有生离死别的成分。远行的人们在告别亲友前往陌生之地时,都会带上亲友赠送的象征惜别的吉祥物——柳条。在这里柳不仅具有深切挽留之意,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祛祸辟邪的作用。同时柳又富有药性,因此被古人视为长寿祛邪的吉祥物。

我们从柳的名称如“人柳”、“鬼柳”中也可以看出柳所带有的辟邪色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虿毒。”民间也有清明插柳的习俗,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一顶自汴京郊外扫墓归来的轿子,上面插满了柳条枝,可见宋代此风俗之炽盛。民间还有“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等俗语。此外也有清明时节贴柳于鬓之俗,称为“柳叶符”,点明了柳的符箓功能。这些均能映证折柳赠别的辟邪寓意——行人带上它,可以使鬼魅望而生畏,远远地躲开,来确保旅程的平安。

中国民众信仰佛教,对佛教中的形象具有深深的敬畏和崇尚心理,佛教故事中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即为一手托净水瓶,一手拿柳枝,为人间遍洒甘露,祛邪消灾。因此,柳在一般民众的心里也都被视为吉祥物,所以,离别赠柳可以使亲人远离鬼怪的骚扰。这些虽然迷信,但它的确寄托了亲人们祝福平安的美好心愿,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折柳赠别习俗的形成。

柳是极易成活的植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从柳的名称我们可以推断出柳是一种极易成活的植物,如“杨柳”、“垂柳”、“蒲柳”、“泽柳”、“河柳”、“山柳”、“人柳”、“鬼柳 ”“观音柳”等[6]。“泽柳”、“河柳”、“山柳”都说明柳适应性很强,随处都可以生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正如诗中所描述的“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暗合了亲人希望远在他乡的游子有着坚韧的生命力,能够随遇而安。因此,人们折柳送别不仅有留恋之意,还有祝福之意。异乡随处可见的杨柳的倩影,是亲友们送别之时折下的,游子们亲手插上的家乡柳,寄托了多少离愁和思念。李商隐《杨柳枝》“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留归”。[7]离别之时将柳条折为两截,一截赠送游人,表祝福,一截留下来,盼游人早归。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也就蕴含着“春意常在”的美好祝愿。

折柳赠别与古人重视离别的心理有关,由于柳条细长柔软易绕,所以古人借它来表达柔情萦绕和感情绵长之意。临别以柳相赠,更是表达了无尽的怀念与相思。

【注释】

[1]《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四

[2]《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二

[3]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部》.35

[4]《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一

[5]《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

[6] 李晖《唐代折柳风俗考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7]《全唐诗》卷二十八  

 

上一条:灞桥的历史变迁
下一条:《灞桥风雪图》
{ 关闭窗口 }

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灞桥区纺一路169号  ICP备案号:陕ICP备05008157号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