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走进灞桥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办事指南  招商引资  政务中心
 

儿童 老人 军人
妇女 残疾人 外国人
公务员 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月17日在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2016-03-21 17:3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西安市灞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异常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锐意创新、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真抓实干,顺利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圆满收官。

回顾“十二五”,我们举全区之力干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纺织城地区综合改造、浐灞渭河环境治理、城乡基础设施配套、白鹿原生态观光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来,我区先后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43个,连续三年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位居优秀行列,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为全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富民强区的新篇章!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打基础、扩总量、求跨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区县前列。预计到2015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12.8%;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倍,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8亿元,实现了五年翻两番,年均增长3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1倍,年均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000元,年均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00元,年均增长16%,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8倍和2.1倍,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扩大总量的同时,注重转型升级、优化结构,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一五”末的6.7∶57.1∶36.2转变为“十二五”末的6∶44∶50,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服务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积极优化服务业规划布局,出台优惠扶持措施,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东大明宫、东城高端汽车主题公园建成运营,华夏世纪城、半坡国际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相继建成,华润万家、苏宁电器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我区,堡子村商圈等核心商业区初具规模;现代物流业聚集发展,引进中源汽配城等大型物流项目4个,京东商城西北基地入驻我区;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半坡国际艺术区引进文化创意机构100余家,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基地。成功举办了白鹿原樱桃采摘节等大型节会,协办了欧亚经济论坛等国际性盛会;房地产业走势平稳,累计开发商品房面积2000余万平方米,合能·十里锦绣、普华·浅水湾等10余个精品楼盘建成入住。201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全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税收的主要来源。

新型工业快速发展。积极弥补工业短板,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调结构效果明显。“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工业企业40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77家,回天血液、国水风电、泵阀总厂等一批企业建成投产。纺织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西安纺织集团新厂区采用一流设备建成投产。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15年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0%,我区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发展中小企业贡献奖”。

现代都市农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累计发展特色果业、花卉苗木10.5万亩,培育了恒绿净菜、秦灞果蔬等知名品牌,“灞桥樱桃”、“灞桥葡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引进农业示范园28个,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夏寨都市农业观光园等10余个示范园建成开放。创建省、市级农业示范园10个,白鹿原农业示范区获批省级示范区。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我们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战略,有力支撑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94个,实际利用内资25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中国中铁、广州富力、中华地产等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入区发展。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实施了灞桥区新一轮规划修编,编制了洪庆组团、白鹿原、渭河治理区等重点区域的总体规划,完成了堡子村转盘等重要节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累计融通各类资金61.6亿元,报批土地2万余亩,供应土地9000余亩,基本满足了区域发展的需要。狠抓项目落地建设,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20个,总投资1280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50个,投资100亿元的大东市等大项目正在加紧实施,为灞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区域面貌明显改观。五年来,我们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强化服务配套功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十一五”末的30平方公里扩大到115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累计投入资金84.8亿元,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80公里、交通道路192公里。东月路、双塘路等79条道路相继建成,完成了纺西街、纺正街等道路拓宽改造,打通了纺建路等断头路,区域路网进一步优化。配合实施了火车站站改、和谐号大功率机务段、绕城高速服务提升等基础设施项目,配合完成了地铁一号线、西临高速四改八、灞渭大桥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与周边区域的多点对接。区域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白鹿原水厂、纺织产业园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累计铺设雨污管网100余公里、点亮道路120余公里、落地架空线缆50余公里。

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推行网格化管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累计投入资金3.53亿元,新建公厕130余座,购置环卫车辆及设备140余台,配足了城乡保洁人员,区域环境卫生有效改善。四城联创工作扎实推进,累计投入资金7.4亿元,实施了绕城高速沿线、城市出入口周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24条街区进行了改造提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国家文明城市考核验收。积极开展缓堵保畅,城东交通枢纽周边、地铁出入口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实效,新建人行天桥2座,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85个,建成公共停车场8个、停车位2100余个,开通延伸公交线路10条,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强区战略,全力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程,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渭河灞桥段综合治理全面完工,浐河右岸综合治理正在加快实施,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建成对外开放,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到“十二五”末,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浐灞渭河沿线已建成生态景观区1万余亩,形成了60公里绿色生态廊道,昔日沙坑遍布、人迹罕至的荒河滩,变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积极实施大绿工程,深入开展植绿大行动,高标准完成了洪庆山、白鹿原直面坡绿化,累计造林1.2万亩,新建绿化广场30个,栽植大树2万余棵,新增绿化面积1000余万平方米。扎实推进治污减霾,积极开展扬尘污染、燃煤烟尘、机动车尾气治理专项行动,累计拆改锅炉171台、关闭污染企业29家、封堵排污口5个。积极推进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治理,投入资金1.6亿元,完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垃圾场周边绿化林带建设,困扰纺织城的臭气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融合共建深入推进。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大灞桥理念,全力支持开发区建设,实现了错位发展、合作共赢。

全力配合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建设累计为两个开发区征地4.3万亩,拆迁面积200余万平方米,成功协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保障了综合保税区、华南城、金融商务区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积极配合幸福林带建设,启动了周边棚户区拆迁,为项目征地462亩。

大力推进灞河新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亿元,实施项目200余个,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实现了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的突破。积极实施旧城区改造提升,完成了主干道路拓宽改造、地下管网扩容升级。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了南程村、柴马村等10余个村整村拆除,实现了枣园刘村、新市村等5个村顺利回迁;启动了三棉自建村、一印三角地、纺正街两侧棚户区改造,实施了三棉、四棉、六棉生产区搬迁,完成了唐华集团非经营性资产移交工作,纺织厂老厂区改造被列入首批“国家级城市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迁试点”。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配套设施达到省级示范园区标准,被授予“陕西省新型工业化纺织产业示范基地”,30余家企业已投产见效。洪庆组团规划获市政府通过,享受灞河新区各项优惠政策,洪庆新城建设全面启动。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投入财政资金58亿元,办成了一大批惠民实事。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认真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就业创业联盟,广泛开展劳动技能就业培训,累计完成就业培训5.3万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29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发放小额贷款4.1亿元。新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切实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2600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2.7亿元,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区中心敬老院、区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使用,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8家,农村幸福院31家,我区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区”。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新建保障性住房2.1万套,帮助862户农村困难家庭重建新居。新建农村饮水工程64处,解决了13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东城一小、六棉学校等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全面完工,高沟、熊家湾等6个村200户地质灾害点群众完成搬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共享发展成果成为群众的切身感受。

科教文卫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科技企业小巨人三年行动方案》,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4项,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考核。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累计投入资金6.32亿元,积极实施教育五大工程,新建、改扩建校舍16万平方米,新增标准化高中5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7所,全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操场基本完成塑胶化改造,教育信息化迈上新台阶,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文化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农村和社区健身广场、文化室实现了全覆盖,累计送戏、送电影下乡2万余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区、街、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立了以唐都医院为中心的医疗联合体,新农合参合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8%以上,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我区被授予“国家级中医药服务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服务先进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六五”普法成效显著,省、市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灞桥“358”调解模式在全省推行,成功创建市级依法行政示范区。畅通信访渠道,着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全区非访、越级上访数量明显下降。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治理,全区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平安灞桥”创建活动成效明显,群众安全感普遍提升,我区连续两年荣获“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向区人大、区政协报告工作,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0余件、政协委员提案820余件,办结率达100%。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合并部门5个,精简机构2个;积极实施简政放权,承接市级下放权限129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项;理顺机制体制,将灞河新区调整为“政区合一型”管理模式,政府运行更加高效。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清理规范了机关办公用房,完成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审计、工商、物价、物资、人防、兵役等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以及关心支持灞桥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区域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的压力依然很大;二是产业基础薄弱,支撑作用不强,培育主导产业的力度还不够;三是城市化进程推进相对缓慢,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旧城改造力度还不够,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依然突出;四是城乡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城乡居民收入还有较大差距;五是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治理还不到位;六是投资环境仍需改善,个别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担当,个别区域存在着强揽工程、阻挠施工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遵循的原则

“十三五”是灞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结合区域实际,我区“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抢抓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全域灞桥理念,坚持产业拉动、项目带动、板块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效益质量,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全力打造宜居灞桥。

“十三五”期间,我们的主要目标:

(一)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跨越。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到2020年突破500亿元,力争达到52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到2020年突破3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到2020年总量达到27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分别突破6.1万元和3万元。

(二)主导产业实现新的跃升。抢抓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在提升优化商贸服务、新型工业、房地产等支柱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全面实施产业拉动战略,着力培育高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运动健康等主导产业,调整夯实都市农业等基础产业。力争到“十三五”末,服务业占比超过55%,非公经济占比达到60%以上,逐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三)基础设施实现新的提升。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完善服务配套设施。集中物力财力,每年实施几项重大市政工程,逐步解决纺织城地区等重点区域交通拥堵、排水不畅等问题,使配套设施达到中心城区标准。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政策,有步骤地实施纺织城核心区、洪庆新城、东三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改造提升,打造都市城区新形象。

(四)生态建设实现新的目标。高标准完成浐灞渭河综合治理工程,引进一批休闲娱乐、养老健康、体育运动项目,着力打造沿河绿色经济带。突出抓好绿化美化工程,加快建设城市立体绿化带和绿地广场,提升绿地覆盖率。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抓好洪庆山、白鹿原大绿林带的保护提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争五年内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有显著改观。大力开展治污减霾,积极实施水、气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空气质量,力争创建国家级生态区。

(五)社会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始终坚持两个80%的要求,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服务等资源向农村延伸,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均衡配置。加大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力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全力推进“五险”和农村保险改革,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灞桥”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各位代表,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传承深化宝贵经验,牢牢坚持“五个不动摇”:

(一)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研判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充分认识灞桥发展的有利条件,不为困难所干扰,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照先进、比拼赶超,千方百计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坚持特色发展不动摇。围绕灞桥自身特点和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丰富、地貌多样、交通便利、文化独特的优势,科学确定发展思路,杜绝照搬照抄、重复建设,从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城市建设等方面精心谋划,走出一条具有灞桥特色的发展之路。

(三)坚持生态发展不动摇。生态是灞桥发展的灵魂。坚持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做强生态产业,做亮生态名片,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灞桥。

(四)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协调各方资源,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关系,实现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协同推进。

(五)坚持融合发展不动摇。灞桥的发展离不开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的带动,开发区的建设离不开灞桥的支持。必须牢固树立支持开发区就是加快灞桥发展的理念,加强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基础设施的对接融合,借力推动区域发展,实现共建共赢。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区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工作,对于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全区上下要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201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快发展、创新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突出招商引资,协调城乡统筹,强化板块带动,注重共建融合,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宜居灞桥。

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万元GDP能耗降低3.2%;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区上下务必在思想上有提升、作风上有转变、工作上有创新:一是要坚定发展信心。当前各种压力不断加大,发展形势异常严峻。但从总体来看,我区的发展基础日益稳固,发展空间依然巨大,发展后劲十分充足。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活力和干劲,脚踏实地,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变压力为动力,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是要抢抓发展机遇。新常态下有新机遇。我们要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导向,抢抓国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棚户区改造以及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等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确保年内办成几件对区域发展有影响的大事。三是要突出工作重点。目前灞桥仍处于打基础、强实力、求突破的发展时期,很多工作处在起步阶段。我们要坚持有保有压,集中力量、合力攻坚,重点在基础设施配套、园区建设、棚户区改造上实现新的突破。四是要创新工作举措。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一定要创新思路,打破常规,放大有利条件,调动各方力量,凝聚各方智慧,突破瓶颈,破解难题,共谋灞桥发展。

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在提升区域承载力上下功夫

集中财力办大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道路、管网和中心城区对接,向农村延伸。全年计划投资6亿元,高标准完成长乐东路(香王至堡子村转盘)提升工程,确保堡子村盘道综合改造全面竣工,着力打造我区的示范街区、迎宾大道;打通纺四路西段,贯通韩森东路,实现与中心城区的对接;实施马东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完成风光北路建设,打通纺八路、纺正街等部分卡脖子路段,切实提升区域通行能力。着力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堡子村至六厂蒸汽管网改造,完成咸宁路以南供热工程建设,实现电厂东路、大明宫地块、韩豁线、新予线等线缆落地,确保天然气第二门站建成运营。积极配合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抓好秦汉大道、纺渭路拓宽改造、杏园立交、纺织城火车站、绕城高速服务提升、地铁三号线、五号线、灞桥至临潼线等环境保障工作。

(二)发挥板块带动作用,在产业引进培育上求突破

做大现代服务业。依托堡子村商圈、新市商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加快聚集,加快辰宇世纪城、华阳新天地项目建设,力争华夏世纪城、京都国际全面运营,着力打造城东地标性商业聚集区。依托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力争曦和医养中心、中影国际等项目建成开业,确保年内引进1—2家星级酒店、知名餐饮品牌。依托东城高端汽车主题公园,大力发展汽车销售及配套产业,确保沃尔沃、保时捷等汽车品牌4S店建成运营。依托灞桥现代物流工业园区,积极探索培育“互联网+”等经济业态,引进电商仓储基地落户灞桥,推动物流业聚集发展。稳定房地产业发展,用足用活国家去库存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行货币安置,帮助房地产企业走出困境。加快中铁·琉森水岸、富力·白鹭湾等21个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区属房地产业投资不少于45亿元。

做强新型工业。坚持走工业园区化发展道路,依托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园区,着力引进高品质、高科技项目,加快西北阀门、盛邦消防等13个已签约项目落地,确保金翼服饰、盘龙医药二期等项目建成运营,充分兑现园区价值。紧紧抓住国家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的历史机遇,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少于3家。

做精现代都市农业。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充分利用白鹿原的生态文化优势,加大宣传策划力度,打造以现代农业、民俗旅游、关中风情为特色的旅游品牌,推动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互动融合发展。出台农业扶持政策,改良果蔬品种,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完善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配套设施,加快现有示范园改造提升,启动1-2家民俗体验展示项目,加快白鹿仓民俗村建设,力争景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建成开园。

(三)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在增强发展后劲上下气力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商与选商并重、引外与强内并举,借助外力推动发展。制定招商引资计划,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完善项目储备库。建立项目淘汰退出机制,对不履行合同协议、长期不开工的项目依法收回土地,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全员招商、差异化招商、中介招商,拓展招商领域。围绕渭河综合治理区、浐灞河沿岸,积极引进休闲养老、旅游度假等产业,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聘请专业招商机构,对全区楼宇进行包装营销,力争年内形成1-2个亿元楼宇经济体。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不少于5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不少于7400万美元。

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项目落实机制,加大项目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加速转化。坚持领导包抓、挂牌保护、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协调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项目早起步、早开工、早见效。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区域开发,缓解财政压力。加快项目手续办理,全力推进征地拆迁,提前做好地下管网、高压电缆迁改,扫除项目建设障碍。全年安排区属重点项目不少于130个,年度计划投资不少于190亿元。

(四)切实突出环境建设,在优化发展保障上作文章

扩大生态建设成果。深入推进浐灞渭河治理,启动灞河左岸祥云路至蓝田段治理工程,完成浐河右岸综合环境治理、灞河右岸纺园八路至蓝田段建设。持续加大植绿护绿力度,完成白鹿原直面坡、洪庆山林区补植提升。高标准开展春季绿化行动,实施重点路段拆墙透绿工程,年内新增绿化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力争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铁腕推进治污减霾,加大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防治力度,适时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打好“保卫蓝天”攻坚战,力争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252天以上,成功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

切实加强城乡管理。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善数字化城管平台,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地铁站点、城东交通枢纽周边交通秩序整治,积极治理交通拥堵、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城市顽疾,年内新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不少于21处,新增公共停车位不少于1000个。加大保洁力度,提高机扫覆盖率,增加洒水频次,确保辖区干净整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巩固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整治成效。高度关注农村环境治理,加快狄寨美丽乡村试点镇和试点村建设,积极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基础设施不全、污水排放、垃圾清运、公厕缺少等问题,切实改善城乡环境。

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完成《灞桥区城市设计》,完成《洪庆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渭河灞桥段详细规划》编制。继续深化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土地报批力度,强化土地供应,全年招拍挂土地不少于2000亩。强化农村集体土地监管,坚决遏制抢搭抢建、随意加盖现象,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积极开展建设领域环境治理,严厉打击强揽强卖、封门堵路、干扰工程等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五)全力支持开发区建设,在合作共建上谋多赢

积极支持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安排布局上下游配套产业,带动区域发展。加大支持力度,全方位参与开发区建设,积极推进欧亚国际会展中心、领事馆区、综合保税区等项目,加快征地拆迁等工作,全年为两个开发区征地不少于4400亩。

持续推进灞河新区建设。强化“政区合一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级授权的政策优势,力争在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上有新的突破。强化与陕西能源集团的合作,全面推进洪庆新城开发,集中财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园区企业摸底调查,启动标准厂房建设,实施原有企业搬迁,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全力加快纺织城老城区改造,完善水电气暖路等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年内计划投资2.2亿元,先期启动半坡国际艺术区铁路主题公园项目建设,完成纺织城公园接收改造,拆墙透绿,建成全天候开放式公园。抢抓国家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机遇,推进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新模式,加快三棉、四棉旧厂区改造步伐,实施五星村、六棉自由区改造,启动安村、曹堡村等5个村整村拆迁,确保堡子村、永丰村、东西侯村等5个村整村回迁。

(六)坚持民生优先战略,在提高群众福祉上出实招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设立孵化基地,鼓励创客入区发展,年内新增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不少于2家。全面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启动社会保障登记试点工作;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全年完成就业培训不少于1.1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不少于5.6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不少于8300人,发放小额贷款不少于5500万元。制定出台优秀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加快专业人才引进。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重点做好新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的参保工作,力争实现各类社会保险全覆盖。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制,成立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依法解决劳动纠纷。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对经济的支撑。抓好薄弱学校改造,尽快实施六棉学校改造提升、市63中与王村小学整合项目;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全面完成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的5所幼儿园建设任务;主动衔接高考制度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稳步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积极开展医疗联合体、医疗托管等服务新模式,启动十里铺骨科医院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全面落实两孩政策,积极开展优生优育服务,努力提高卫生和计划生育发展水平。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惠民演出不少于3000场次,切实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老龄事业,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新模式,拓宽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渠道,启动白鹿原养老康复中心项目,年内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不少于5家,农村幸福院不少于10家,让更多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积极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不断强化监管水平,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农村特困家庭、城市下岗人员等群体的帮扶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逐步减少贫困人口,真正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切实抓好饮水安全工程,新建供水工程不少于5处,实现纺织城管线与白鹿原水厂的对接,让15万人喝上优质的自来水。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建立法律援助非诉解决纠纷机制,不断提高全民法治意识。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推进信访工作行业管理,有针对性地解决一批信访积案,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自身建设上见成效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切实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依法治区。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法律咨询制度,不断提高决策能力,确保各项重大决策合法合规、符合群众意愿。积极实施简政放权,做好省市下放权限承接,深入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贯彻执行新《行政诉讼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切实提高执行力。积极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对决定的事项,安排的工作,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加大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考核力度,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等行为严格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不断强化落实力。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紧盯目标,保持干事激情和创业豪情,敢于担当、敢抓敢管,自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探索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鼓励敢闯敢试,保护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不图虚名、不做虚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坚持清廉为政。自觉对照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认真执行新的《廉洁自律准则》,积极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国有资产、政府采购监管,加大财政预算、民生投资的审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蕴育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催生新的动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继往开来、顽强拼搏、奋勇前行,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2月20日在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下一条: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27日在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 关闭窗口 }

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灞桥区纺一路169号  ICP备案号:陕ICP备05008157号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