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走进灞桥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办事指南  招商引资  政务中心
 

儿童 老人 军人
妇女 残疾人 外国人
公务员 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2月20日在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2016-12-26 09:17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灞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巨大、成效卓著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砥砺前行、追赶超越,干成了许多夯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实事,区域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谱写了灞桥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稳增长决策部署,着眼全局、统筹谋划、精准发力,区域经济在转型中保持了中高速发展,主要指标增速连年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预计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0亿元,年均增长1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37亿元,年均增长13%,收入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亿元,年均增长25%,连续突破400亿元、500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0亿元,年均增长16%,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五年来,累计引进项目202个,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10家,实际利用内资256亿元、外资3.9亿美元,中国中铁、广州富力等一批大企业落户我区。灞桥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桥头堡,荣获国家和省市级荣誉表彰72项,在全省25个城区排名中由第13名升至第8名,连续四年在全市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转型、结构转变、功能转化,全区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75241转变为2016年的63757,服务业已成为全区第一大产业,现代化城区的产业格局日益彰显。

现代服务业加速聚集。堡子村商圈、新寺商圈、东三环沿线等核心商业区雏形初现,华夏世纪广场、半坡国际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主体建成,京都国际全面开业。华润万家、奥斯卡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入区发展,奔驰、保时捷等4S店入驻东城高端汽车主题公园,温德姆花园酒店、雅歌酒店即将开业,填补了我区高端、特色酒店的空白。物流业快速发展,西北金属物流工业园、中源汽配城等4个大型物流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安邦第三方物流等项目全面启动,京东商城西北基地入驻灞桥,成为拉动消费市场增长的主力军。文化旅游业亮点频现,崔振宽美术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成开放,白鹿仓项目即将运营,半坡国际艺术区引进各类文化创意机构100余家,大学生赛艇、白鹿原樱桃采摘节、洪庆山槐花节等节庆活动备受群众喜爱。房地产业稳健发展,累计开发商品房面积1300余万平方米,普华·浅水湾、富力·白鹭湾等大型精品楼盘建成入住。

区域工业提质增效。全面落实工业扶持政策,深入开展亲商助企活动,工业经济调整步伐加快,改变了依靠水泥制品等传统产业支撑的工业格局。五年来,累计引进工业项目45个,泵阀总厂、盘龙医药、回天血液等22个项目建成投产。西纺集团完成搬迁改造,新厂区高标准建成运行。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区累计注册各类企业3120余户, 2016年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增加税收的主力军。

现代农业优化升级。以绿色、集约、高效为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累计流转土地25700余亩,全区果业、花卉基地超过10万亩,“灞桥樱桃”“灞桥葡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创建国家樱桃与葡萄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葡萄主题公园、秦灞庄园等16个农业园获批省市级农业示范园,白鹿原已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的最佳之地。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始终立足主城区定位,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强化管理,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40平方公里扩大到130平方公里,一个现代化都市城区日渐显现。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100余公里,交通道路200余公里,西临高速改扩建、纺正街、电厂东路、灞临路等60条事关灞桥长远发展的道路建成通车。纺织城客运站、地铁一号线、三号线建成运营。高度关注城市管网建设,累计铺设各类管网205公里,白鹿原水厂、西安市天然气第二门站、纺织产业园供热中心、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全力支持铁路建设,西康二线、大西线等铁路交通枢纽工程建成运行。

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扎实开展城市治理,数字化城管平台建成运行,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累计投入资金9.5亿元,购置各类环卫车辆71,新建垃圾压缩站20个,公厕90座,增加保洁人员375名,全区道路机扫率达到83%,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观。累计投入资金2.85亿元,实施了绕城高速沿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开展了纺织城客运站、地铁出入口周边治理,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国家文明城市考核验收。深入推进缓堵保畅,新建人行天桥1座、地下通道1处,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97个,新开通、延伸公交线路20条,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宜居城区加快建设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强区战略,保护和开发并举,山水同治,城乡增绿,生态已经成为灞桥的靓丽名片。浐灞渭三河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渭河灞桥段整治全面完成,灞河左岸祥云桥至蓝田段治理全面启动,浐河右岸红旗段堤防正在加紧建设,浐灞渭河沿线形成了60余公里绿色生态廊道。灞桥生态湿地公园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被联合国授予“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积极实施植绿大行动,累计投入资金6.64亿元,绿化总面积1170余万平方米,栽植大树3.2万棵,建成绿化小广场20个;完成了洪庆山、白鹿原直面坡绿化,造林面积1.2万余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铁腕推进治污减霾,累计拆改燃煤锅炉156台,关停违法企业35家,取缔煤炭经营场所29家,远程视频监控中心投入使用,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积极推进江村沟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实施了唐家寨污水坑治理等工程,完成了垃圾渗沥液处理厂、垃圾场周边绿化,垃圾场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环境优化提升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坚持用改革创新思维推动工作,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着力破解发展难题,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机制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积极实施简政放权,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累计承接省市下放事权180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5项。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理顺了灞河新区管理体制,将灞河新区调整为“政区合一型”管理模式,政府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五证合一”“两证整合”顺利实施,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集中优势力量,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完成了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建设。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效保障了群众权益。

发展难题有效破解。围绕重点区域,实施了灞桥区新一轮规划修编,编制了洪庆组团、白鹿原等重点区域的总体规划,完成了以城市风貌、景观系统、环境小品等为重点的灞桥区城市设计,规划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积极协调军事、电力、电信等行业,迁改各类管线、光缆30余公里,为项目建设扫清了障碍。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累计供地7100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大力开展土地违法整治,累计拆除违法建设60万平方米,我区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称号。依托棚户区改造、城市综合服务提升项目,全面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设立了全区棚户区改造基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以及30亿元规模的全市首家城市发展基金,累计融回资金156.6亿元,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与开发区深度融合,合作共建不断深化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借力市级开发区的项目、资本优势,不断放大和发挥灞河新区的政策优势,区域开发建设呈现出合力驱动、共建共赢的良好态势。

灞河新区建设快速推进。五年来,累计实施各类项目153个,完成投资415亿元,占全区总投资额的70%以上,纺织城核心区配套设施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完成了南程村、柴马村等10余个村整村拆除,永丰村、堡子村等10余个村顺利回迁,席王街道曹堡村等五村改造正在积极谋划,五星村拆迁已全面启动,六棉棚户区拆迁全部完成。争取“三供一业”中央财政补贴资金6.2亿元,纺织老厂区搬迁改造被列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试点,半坡国际艺术区被列为西安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洪庆新城建设全面提速,被列入全市海绵城市试点。纺织产业园区初具规模,累计引进项目47个,竣工投产26个,被授予“陕西省新型工业化纺织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纺织产业基地”。

与开发区合作更加紧密。始终坚持“大灞桥”理念,从大局出发,将新筑、新合街道整建制交由国际港务区托管。全力支持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建设,积极做好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累计为两个开发区征地4.3万亩,拆迁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启动了长乐坡村改造,完成了南牛寺村等12个村整村拆除,保障了综合保税区、金融商务区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五年来,两个开发区为我区贡献税收21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93亿元,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群众福祉明显改善。2016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00元、20400元,是2011年的1.5倍、1.8倍。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再就业,成立了全市首家就业创业促进联盟,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开展就业培训5.3万人次,转移就业33.8万人次,发放小额贷款4.4亿元。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实施了城乡居民大病统筹,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2600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2.7亿元,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区中心敬老院、区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使用,累计新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40家,农村养老院25家,我区被评为“第三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区”“ 全国殡葬改革先进单位”。积极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新建农村饮水工程20处。白鹿原水厂全面建成,纺织城、洪庆等地区以及江村沟周边12个村群众将在春节前吃上优质的李家河水。深入实施精准脱贫,24个低收入村全面脱贫。启动了洪庆山移民安置区(一期)建设,完成了高沟、熊家湾等村200户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搬迁。深入推进安居工程,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3.1万套,帮助652户农村困难家庭重建新居,区域发展成果为全区人民所共享。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累计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94个,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累计投资6.6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2所,幼儿园27所;大力发展集团化办学,引进了铁一中、西工大附小等优质教育资源,纺织城小学富力分校、东城一小黄邓分校建成招生,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卫生医疗设施和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住院楼投入使用,新建、改造村级卫生室30家,建立了唐都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联体,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我区荣获“国家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区”称号;全面落实二孩政策,深入推进母亲健康工程,我区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村、社区健身广场和文化活动室实现了全覆盖,累计送戏、送电影下乡2万场,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00余场,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六五”普法成效显著,全区各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全部建成,成功创建市级依法行政示范区,我区首创的“358”人民调解模式得到中央综治办、国家司法部肯定,经验在全省推广。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推进隐患治理,全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健全完善了防空警报网络,实现了全域覆盖。创建了12358价格举报平台,收费许可制度全面取消。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放心粮油、放心馒头店(点)实现了全覆盖。扎实做好兵役工作,累计向部队输送新兵850名。建立健全了防灾减灾体系,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接收站落户我区。“平安灞桥”创建卓有成效,我区连续两年荣获“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政府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始终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力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围绕项目建设、治污减霾等重点工作,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加大问责力度,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完善了《区政府工作规则》,出台了《街道财务管理制度》《项目建设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制度。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累计审计项目182个,审计不规范资金1.2亿元,增收节支5900余万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要求,公车改革全面完成,“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5.5%。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0件、政协委员提案886件。充分发挥网站、投诉电话等平台作用,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积极回应热点问题,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共同经受了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严峻考验,也共同见证了灞桥的发展进步。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我们这五年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历届政府的持续奋斗,归功于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体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以及关心支持灞桥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发展的质量不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追赶超越的压力巨大;二是主导产业不优,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不足,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现代化程度不高,距离“品质灞桥”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四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依然突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城乡居民收入还有很大差距;五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因征地拆迁、城棚改回迁、社保等原因引起的不稳定事件时有发生;六是一些干部能力和作风与发展要求、群众期待还有很大差距,一些基层干部法纪意识淡薄,甚至有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等行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务实的工作态度。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坚持“保护生态、培强产业、推进城市化”这一发展主线,实现了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东部新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生态城区”到“建设宜居灞桥”发展目标的深刻转变,有力保持了经济高速发展,实现了质量与效益、环境与发展双赢。实践证明:应时而谋才能找准灞桥发展出路,顺势而为才能永立时代潮头。只要我们聚精会神谋发展,集中力量抓建设,灞桥就一定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围绕“宜居灞桥”目标,不断加强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山川塬生态修复,积极实施浐灞渭河综合治理,形成了西安主城区独一无二的生态品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核心任务,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持续做靓叫响灞桥绿色生态名片,才能在发展竞争中发挥独特优势,实现生态建设促进带动经济发展的目标。

——必须始终坚持大胆创新的思维模式。我们始终坚持一切围绕发展、服务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支持开发区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全力破解土地、资金、规划等难题,突破瓶颈制约;以棚户区改造和重点板块建设为突破,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优化调整区级部门和灞河新区内部机构,调动资源合理配置,集中发挥优势力量推进区域建设。实践证明,只有转变思维观念,有效破除制约,才能抓住发展机遇,在竞争中赢得先机,不断为加快发展增添新动力。

——必须始终坚持改善民生民本的根本目标。我们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从大局出发,从全局考虑,想方设法富民、惠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实践证明,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我们始终顺应民意,把群众当亲人、当靠山,就一定能够汇聚民力、赢得民心,保持发展的向心力。

——必须始终坚持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实干是最大的担当,是加快发展的保证。我们始终把真抓实干作为第一操守,坚持问题导向,短板意识,勇于担当、善于担当,遇事不避事,干事不出事,成事不误事,讲效率重结果,讲质量保安全,促进了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低调务实不张扬,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成就灞桥的宏伟事业。

这些启示,是我们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传承发扬,推动区域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也是追赶超越、加快宜居灞桥建设的攻坚期,更是创新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既要看到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陕西自由贸易区、西安国家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及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落户国际港务区带来的重大机遇,又要看到我区面临的经济转型、经济下行、新旧动力转换的多重压力,发展中的困难依然不少。全区上下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一轮发展高潮。

按照区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加快追赶超越为抓手,坚持“品质立区、产业强区、筑巢引凤、文化为魂”理念,紧紧围绕“保护生态、培强产业、推进高质量城市化”三大任务,大力实施八大工程,明晰五大主导产业、做强五大板块经济,打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战,全面建成生态优美、生活幸福、充满活力的宜居灞桥。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以上;到2021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质量在全市排名前进12位,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力争迈进全省“五强区”。

为实现上述目标,按照总体要求,我们将实施以下八大工程:

(一)主导产业培育工程。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产业强,发展才能后劲足。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扩三优二精一”的思路,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努力提高产业发展层级和水平。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支持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生态旅游、建筑地产、新型工业等主导产业,积极引进金融商贸、研发设计、健康医养等新兴产业。整合旅游资源,发挥人文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借力第十四届全运会,推动体育运动、健身休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住宅房地产和商业综合体“去库存”,实现房地产业向健康养老、教育医疗等高端特色地产转变。强化工业支撑作用,围绕《中国制造2025》,加大创新型企业培养力度,培育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工业,支持军工与民用科技相结合。坚持择商选资、招大引强,围绕产业集群发展“补链强链”,创新招商方式和举措,出台项目引进、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实施全民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吸引更多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项目落户我区,为培强产业打下坚实基础。力争5年内引进世界和中国优秀企业10家以上,实际引进内资35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以上,到2021年,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75%,基本形成布局清晰、业态丰富、融合开放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板块经济带动工程。以我区自然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各板块的资源禀赋,因势利导,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建设,引导项目、资本、产业合理布局,在着力打造东三环、长乐东路、浐灞河流域经济发展带的同时,重点推进五大板块建设,促进带块融合,激活全盘。全面释放灞河新区的政策效应,完善纺织城片区配套功能,全力做好企业搬迁、棚户区、老旧社区改造、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时,在群众居住区规划布点各类小型休闲活动广场,重点谋划实施12个文化体育休闲广场,为群众休闲提供更多的去处,打造老城区宜居宜业的新形象。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推进洪庆组团开发,着力提升纺织产业园区发展水平;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军企民品开发生产基地,实现军民融合发展,将洪庆新城打造成为现代工业和物流业集聚发展的新片区。借助纺织城火车站建设,高标准启动红旗南部规划编制,统筹发展商贸、住宅、文体休闲等产业,打造灞桥新的经济发展板块。充分发挥洪庆山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将移民搬迁和旅游开发深度结合,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打造西安市民生态养老度假新乐园。全面做好白鹿原整体规划设计,深度挖掘小说《白鹿原》的文化内涵,围绕白鹿仓项目厚植民俗乡情,引导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体育运动等深度融合,努力将白鹿原打造成为现代都市农业、休闲旅游新高地。全力支持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建设,实现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全面融合。到2021年,基本实现各板块多极支撑、竞相发展的局面,让园区成为推动增长、壮大实力的主阵地。

(三)城乡建设提速工程。以“扩容、衔接、升等、网化”为重点,加快实现区间交通、域内交通、公共交通的合理高效配置,使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布局更加优化、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加大洪庆新城、白鹿原地区路网建设力度,加快实施我区到中心城区互联互通工程,基本建成纺织城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分步实施白鹿原地区接东南三环、电厂东路接西临快速干道、电厂北路接东三环以及纺渭路南延伸工程,缓解重要节点交通压力。实施凤凰大道接洪庆新城、过霸陵地区、穿纺织城老城区、连韩森东路到西安中心城区道路工程,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盘活国有资产、激活闲置资产价值,加快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科学规划,全面推进纺织城核心区电网改造、高空电缆落地和城市管廊建设,确保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紧跟城市发展步伐。以绕城高速、东三环、长乐东路沿线的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口,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积极实施唐都医院周边改造,完成纺织城核心区棚户区以及五星村、席王街道曹堡村等五村城中村改造,实施三殿村、马家湾村等村整村拆除,总体完成老纺织城棚户区改造,在灞河新区一期全域消除城中村,建设形象靓丽的都市新区。到2021年,基本建成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路网四通八达,生活快捷舒适的现代化主城区。

()特色生态优美工程。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生态作为立区之本,依托我区“两河、一山、一塬”的自然优势,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全力打造“润美浐灞河、秀美洪庆山、淳美白鹿原”,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持续推进浐灞河综合治理,完成灞河上游至蓝田界、浐河上游至长安界综合治理工程,将浐灞河打造成风景宜人、环境优美、生态效益凸显的黄金岸线。加大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发生。全面统筹纺织公园、半坡国际艺术区、半坡博物馆等区域发展,超前做好规划编制,高标准建设铁路主题公园。积极实施扩绿增景工程,拆墙透绿、立体增绿,形成绿浓、花艳、景美的城市绿化景观。持续开展治污减霾,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工作,让碧水蓝天成为常态。坚决做好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全力抓好垃圾填埋场环境治理,采用垃圾无害化处理、渗沥液生化处理等新工艺,从源头上遏制臭气和废水污染。全面拉开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资4亿元,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统筹推进村庄保洁、道路畅通、电网改造、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到2021年,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交融、城乡浑然一体的生态景观格局。

(五)民生福祉改善工程。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牢固树立就业是最大民生理念,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转移就业19万人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保险和城乡低保全覆盖,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创建紧凑型大学区,扩大公办幼儿园覆盖面,全面消除校园危房,整体提升办学条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区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增加文化广场数量,完成区文体中心建设,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协调推进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发展,让特殊群体受到应有的精心关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绿色移民、迁建成景”,高标准完成洪庆山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建设整洁优美、生态文明、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全省移民搬迁示范工程。到2021年,力争实现每个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业、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

(六)改革创新驱动工程。改革创新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要自觉运用改革创新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以改革破解瓶颈,以创新激发活力。紧跟中省市改革步伐,扎实推进财税、国有资产、人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继续做好简政放权,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全面实施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预算公开、债务预算、盘活存量资金、资金统筹整合等制度改革,积极适应营改增带来的新变化,深挖增收潜力,减轻政府财税收支压力。全面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去产能、去库存和补短板相结合,调整存量,优化增量,盘活国有资产,推动灞桥全域增值、升值。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专家顾问团制度,鼓励引进卫生、规划、金融等高层次人才,为灞桥发展提供卓越的智力保障。强化考核激励导向作用,全面落实“三项机制”,积极完善督查落实、考评激励、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出台和鼓励相关激励机制,探索国有企业参股民营企业的合作方式,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活民间资本,积极培育上市企业,力争非公经济占比达到60%以上。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纺织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基地建设,让各种研发成果在灞桥找到沃土,让更多人才圆上创业梦。到2021年,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区域活力进一步释放。

(七)政府形象提升工程。政府形象是政府取信于民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切实塑造勤政为民、务实高效、公正廉洁、诚实守信的政府形象。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便捷高效的办事服务机制、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围绕服务项目、服务发展,提升工作标杆,提高办事效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不断规范政府行为。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恪守“三严三实”要求,坚决治理慵懒散等行为。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确保政府决策科学民主。持续加大投资服务环境治理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积极营造公开、公平的发展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引导全社会强化契约精神和信用意识,进一步提升灞桥的外在口碑。始终把廉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工程招投标、项目审计等制度,坚决查处侵占国家资金、侵蚀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到2021年,政府形象大幅提升,公众满意率显著提高。

(八)品质灞桥建设工程。品质既是形象,也是无形资产。牢固树立“品质为先”理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着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城市文明程度和精神内涵,使灞桥成为品质西安建设的排头兵。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创新管理方式,强力推进城市治理和治污减霾,确保城市干净、整洁。坚持高起点规划,以规划展现区域特色,凸显城市品位;强化规划的严肃性,杜绝有规不依、随意建设现象,坚决拆除城市建成区内违法建设,规范城市发展。因地制宜设计城市景观绿化、城市家具,分类推进道路提标改造,打造景观错落有序、风格迥异的美丽街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乡居民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 2021年,基本建成发展有序、运行安全、社会文明、群众安居的品质灞桥。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八大工程的起始之年,我们将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为实现新一轮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2017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2%;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将努力工作,力争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7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商贸业以东三环、长乐东路沿线为重点,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导餐饮娱乐、消费购物、电子商务等业态加速聚集,加快交通走廊向商业聚集带转变;全面推进江浩国际、美晟国际等项目建设,力争华阳新天地、半坡国际广场、华夏世纪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年内全面运行;大力提升半坡国际艺术区形象品质,加快纺三路苏式精品街区建设,打造区域商贸消费新亮点。物流业优化发展,启动西安国家粮食物流交易中心、绿源农产品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畅隆物流、中源汽配城、西北金属物流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强与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的对接,全力支持建筑地产业做大做强,启动金泰里程、十里芳华项目,加快中铁·琉森水岸、高科·麓湾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宜居灞桥的样板住宅区。

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依托我区历史文化遗存和纺织工业旧址,充分发挥半坡国际艺术区、崔振宽美术馆的示范引领,积极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聚集灞桥人气;加快白鹿原示范区提升改造,实施各类农业示范园周边环境及标识标志提升工程,打造醒目、独特的园区形象;进一步完善鲸鱼沟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启动白鹿云水台项目,加快洪庆山移民搬迁小区商业配套设施建设,确保白鹿仓项目投入运营,大力发展民俗乡村旅游,形成灞桥新的消费热点;以樱桃、葡萄为切入点,举办别具风格的展示体验活动,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升级版,全面促进农业观光、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优化发展新型工业。深入开展亲商助企活动,设立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鼓励扶持企业规模壮大,全年引进工业项目不少于2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少于5家。继续加大科技小巨人企业扶持力度,以“五上”企业培育为重点,精心实施“个转企、小升规”培育计划,发展壮大一批“专精特”中小微企业,壮大我区民营经济。不断提升纺织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水平,促进现有企业提质增效。全面加快洪庆新城建设,继续深化与陕西建工集团合作,确保儒坤物流仓储、盛邦消防设备生产等项目投入生产。同时,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为更多中小企业落户我区创造条件。以庆华集团、航天四院为依托,建立洪庆军民融合发展基地,努力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众创空间,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高度聚集,实现民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为先”理念,始终把项目作为稳增长的核心引擎,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全程精细化管理,提高项目推进水平。继续实施重点项目联席会议、领导包抓、督查跟进制度,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追责问责,推动项目落实。严格落实立项审批、征地拆迁等主体责任,全面抓好水源地原水管道迁改,完成灞东12号线,韩豁12号线等高压线落地,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全年安排重点项目不少于130个,完成投资不少于180亿元。

强化发展要素保障。突出规划龙头作用,完善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约束性。加快编制纺织城火车站及周边配套区规划,完成白鹿原职教文旅片区规划编制工作。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建立申报资金项目库,全力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政策性资金;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稳妥推进PPP等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年融通争取各类资金不少于30亿元。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闲置用地清理力度,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全年供应土地不少于1500亩。持续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强揽工程、阻挠施工等行为,依法查处影响发展建设的人和事,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切实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延伸城市功能,着力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确保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其他区域进一步健全。投资2.1亿元,打通纺四路、纺正街等断头路、卡脖子路,确保韩森东路东延伸段建成通车,实现与主城区的多点对接。投资1.1亿元,完成香王立交周边、长乐东路提升(一期)改造任务,确保堡子村盘道综合改造6月底前全面竣工。启动电厂东路与西临快速干道连接工程,凤凰大道与纺织产业园、纺织城老城区道路连接工程,加快洪河路、洪海二路等道路建设,完成马东路、半引路改造,力争风光北路、田洪正街北延伸段等道路竣工通车。全力抓好地铁五、六号线、临潼线、纺织城火车站站改、绕城高速田王立交等项目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抢抓海绵城市建设机遇,加快区域地下管网改造,启动纺四路、铁路主题公园规划路地下管廊建设,加快白鹿原净水厂建设,有效解决旧城区排水不畅等问题。积极实施点亮工程,完成东月路、水安路思源学院段路灯安装,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城市建设成果。

持续用力推进城市治理。全面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完成数字化城管平台二期建设,加大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出店占道、渣土车的治理力度,抓好违法建设拆除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农村、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唐都医院南门、白鹿原大学城周边等区域综合整治,加大对客运站周边摩的、黑车打击力度,打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深入推进缓堵保畅,完成纺西街、水香路人行天桥建设,推进绕城高速纺织城出口改造,年内新建公共停车位不少于500个,布局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不少于10处,力争开通纺织城微循环公共交通线路,进一步提升区域重要节点通行能力。

(四)持续推进生态建设,进一步扩大特色优势

认真落实“美丽西安·绿色家园”要求,积极实施浐灞河综合治理,加快灞河左岸祥云桥至蓝田段治理,完成浐河红旗段综合治理工程。抓好冬春季植绿工作,完成白鹿原、洪庆山陡崖绿化,新增绿化面积不少于30万平方米,新建绿地广场不少于2个。以秦岭生态北麓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大洪庆山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力度,完成洪庆山旅游规划,让满目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深入实施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治理工程,加快唐家寨污水坑二期治理项目,6月底前完成清淤工作,启动5万立方米调节池和渗沥液处理厂三期建设,增加新设备,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臭气污染问题。铁腕推进治污减霾,扎实抓好“三场”、煤炭交易市场整治,加快黄标车、老旧车的淘汰步伐,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提标改造。积极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开展臭氧超标专项整治,依法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推动治污减霾由“治标”向“治本”转变,力争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以白鹿原区域为重点,建设美丽乡村试点村15个,创建省市级生态村8个,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工程。

(五)强化招商引资效果,切实增强区域发展后劲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以市场换产业、以项目换投资”的思路,以项目构筑产业高地、以环境打造投资凹地,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深入研究中省市投资动向,强化与央企、省企合作,围绕白鹿原、红旗南部、洪庆新城等区域,精心策划包装项目,瞄准世界500强、中国100强,精准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规模效益高、辐射带动强的大项目。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经贸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对外形象和影响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效。实行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加快大连圣亚集团大白鲸世界儿童乐园等10余个意向项目的对接洽谈,力争早日签约。全年实际利用内资不少于58亿元,利用外资不少于8800万美元。

(六)积极实施合作建设,全力带动区域加快发展

牢固树立全域灞桥理念,大力支持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建设,加大环境保障力度,配合做好新丝路会展中心、新筑物流中心、西安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协助两区做好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加快北部区域开发。依托两区产业发展,做好我区上下游配套产业布局、项目实施。主动对接,完成交叉地带建设,消除管理盲点,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全面加速新区开发建设。充分发挥“政区合一型”管理优势,统筹推进旧城区基础改造提升、扩展区开发建设等工作,全年实施项目不少于90个,完成投资不少于100亿元。启动纺织公园、半坡国际艺术区、半坡博物馆区域规划编制工作,高标准开工建设多功能铁路主题公园。抢抓国家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机遇,坚持政府主导引领,积极争取优惠政策,通过集合债券、国开行贷款,解决棚户区项目资金难题。全面启动六棉自由区安置楼建设,加快中纺站项目、洪庆新城741地块及周边、四厂和红旗水泥厂等区域开发建设,年内完成五星村、席王街道曹堡村等五村整村拆除,全力打造全国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示范工程。

(七)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改善群众福祉

按照“两个80%”要求,全年投入民生领域资金不少于16.6亿元,持续实施惠民实事,着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深入推进大众创业,深入推进“四大创业计划”,打造三大就业创业“点亮工程”品牌,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不少于5000人,转移就业4.8万人次。加快各类专业人才引进,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工作,力争年内实现筹资、待遇双统一。大力发展养老事业,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年内完成白鹿原养老康复中心项目建设,让更多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行13年免费教育,加大边远薄弱学校治理力度,启动官厅、石佛寺等小学改造,加快六棉学校、市63中和区二幼新纺分园建设,持续提升办学条件,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确保年内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高双普”合格区验收。全面加快卫计事业发展,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提高分级诊疗成果。实施“健康灞桥”计划,启动区属体育活动场馆选址和设计工作,建设白鹿原、洪庆山登山步道、自行车环道,鼓励各类学校操场分时段向市民开放,全年组织大型文体活动不少于3次,开展惠民演出不少于3000场次。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继续加大对重点村帮扶力度,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加快移民搬迁工程建设,确保洪庆山移民搬迁安置区(一期)竣工,同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规划,真正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面推进“七五”普法,深化“358”人民调解模式,积极构建“大法援”格局。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年内有针对性地解决一批信访积案。深入推进“平安灞桥”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黑恶势力和犯罪行为,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成8个农贸市场农产品快检室建设,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力争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持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营造“风正、心齐、劲足”的政治生态,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强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积极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坚决纠正行政违法和不当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强化作风建设。推进政府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标准,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政效能。强化担当意识,突出讲规则、敢担当、善作为,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敢为,切实提高执行力、落实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强化督查考核。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强化督查督办,严格问责问效,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贯彻执行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实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考核”制度,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强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不懈地推进政府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对国有资产监管、政府采购、资源转让、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规范管理,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高效。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催人奋进,新的责任不容懈怠。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为加快建设宜居灞桥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四个全面”P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政区合一型”P5:灞河新区管委会行使区域内的相关行政管理职权,在其职权范围之外,涉及灞河新区范围内的其他管理和服务职能,由相关街道和灞桥区区级党、政、群等国家机关按照各自职责进行管理。

“商事制度改革”P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由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了原有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等硬性规定,从以往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轻审批重监管”。

“五证合一”P6: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为一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实现“一照一码”。

“两证整合”P6:公民只需填写“一张表”,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资料”即可办理个体工商户及税务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三供一业”P7: 供水、供电、供热及物业管理。

358调解模式”P9: 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完善区、街、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综治、公安、法院、信访、司法五部门协调联动作用,在易引发矛盾冲突和纠纷的8类行业领域建立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五大发展理念” P1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四大创业计划”P27: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计划、城镇失业人员创业帮扶计划、引进人才和留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点亮工程”P27: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

“双高双普”P27: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教育。

“大法援”P27:整合全区法律资源,建立法律专业人才动态数据库,打造服务支持全区法律援助工作平台,为法治政府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依法行政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意见和法律支持。

已是首条
下一条: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月17日在区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 关闭窗口 }

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灞桥区纺一路169号  ICP备案号:陕ICP备05008157号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