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首页  走进灞桥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办事指南  招商引资  政务中心
 

儿童 老人 军人
妇女 残疾人 外国人
公务员 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正文
区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5日在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2011-02-15 10:47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西安市灞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打造西安东部新城这一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真抓实干,各项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市区县前列。到2010年底,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15%,取得了五年净增100亿元的斐然成就,是“十五”末的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历史性地突破10亿元大关,完成10.02亿元,年均增长38%,是“十五”末的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58.2亿元,同比增长32%,是“十五”末的5.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7亿元,同比增长20%,是“十五”末的3.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20%,是“十五”末的2.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8206元和20573元,实现了年均增长1000元和2000元的目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去年荣获“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在全省、全市的知名度、影响力迅速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坚持产业兴区战略,加快纺织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长期困扰我区的产业不振问题得到有效破解。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高科·绿水东城、普华·浅水湾等项目开工建设,沁水新城、水岸东方等项目建成入住。延长成品油管输站项目建成运营,堡子村商圈、新市商圈建设全面启动。引进中陕物流、西北金属物流中心等大型物流项目7个,总投资超过260亿元。成功举办了中国西安纺织城艺术节等大型节会7次,协办了欧亚经济论坛等国际性活动,白鹿原樱桃文化旅游节荣获“陕西省十大魅力节庆”称号、中国节庆产业“金手指”奖,成为西安休闲旅游新亮点;新型工业规模扩张。累计引进工业项目80个,实施技改项目103个。国水风电等大型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五洲矿业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1家。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较“十五”末累计降低25.01%。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现代都市农业优势进一步凸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9万亩,建成5个万亩示范基地,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灞桥樱桃、葡萄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我区被农业部授予“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区县”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城乡建设突飞猛进的五年

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快车道。高标准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18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已经融入西安市主城区。区域路网骨架基本形成,东三环、纺渭路城市段、西临城市快速干道等12条城市主干道竣工通车,金星路、马东路等353条交通路建成启用,地铁一号线、西康二线、陕沪高速等省、市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区累计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57公里、交通道路350公里,新修农村出村路450公里,实现了全区自然村村村通油(水泥)路。市政设施和承载力不断扩大,第三污水处理厂、长乐坡变电站建成启用,累计铺设雨污管网50公里,道路点亮里程达到60公里,实现与市政管网有效对接;城中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启动新市、堡子村等12个村的城中村改造,完成10个村的整村拆除,开工建设安置楼面积25万平方米。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89个村达到市级重点村标准;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提升年活动扎实开展,累计投资4亿元,完成长乐东路、咸宁东路等24条街区改造,完成西蓝、西临等城市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标准化执法,深入开展渣土车集中整治、双十乱治理等专项行动。四城联创工作稳步推进,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验收;生态特色逐步彰显。洪庆山、白鹿原、浐灞渭河湿地得到有效涵养和保护,浐灞河综合治理纵深推进,建成生态景观区8000,形成了20公里绿色生态廊道。积极实施大绿工程、三年植绿大行动,新造林3万亩,栽植大树1万余棵,新建绿化广场20个,完成了西禹、西蓝高速路两侧绿化,累计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深入开展水、气污染治理,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治理初见成效,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灞桥的路更宽了、灯更亮了、楼更美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全力支持浐灞生态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开发建设,辐射带动了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四轮驱动格局已经形成。浐灞生态区广运潭湿地公园基本建成,世园会标志性建筑长安塔、创意馆等四大场馆主体完工,园内景观建设接近尾声西安国际港务区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西安华南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纺织城综合发展区累计完成投资89亿元,开工项目50个,纺织企业外迁工作已经启动,六大重点区域建设进展顺利。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起步区道路等配套设施基本完备,18家企业已经入驻,被授予陕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产业平台建设步伐加快。灞桥科技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左岸建成开放,总部经济大楼1号楼建成入驻,能源化工基地初具规模。北部开发办累计完成投资48亿元,启动了新筑物流配套产业园建设,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浐河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洪庆工业园总体规划已经完成,朝阳路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引进农业示范园7个,流转土地4000余亩,获批全市首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发展保障更加有力。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抓住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第四轮修编机遇,全区城市规划面积扩大到139平方公里。完成了灞桥区分区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堡子村商圈、新市商圈等重要节点的规划编制;强化用地保障,完成国有滩涂地确权4700亩,储备土地1万余亩,挂牌出让土地3900亩,新筑小城镇建设获批1000亩周转性用地指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融通各类资金53亿元,基本满足了建设发展的需要。资金借、用、还体系基本形成,2010年按期偿还银行本息3.5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引进项目105个,实际利用内资153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新加坡盛邦、北京龙湖、海航地产等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相继入驻。积极实施总部经济战略,引进总部经济体15家,直接贡献财税2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各项富民政策有效落实。累计投入资金25.3亿元,实施了民生八大工程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兑现了教师、事业单位以及退休人员绩效工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工程,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68万元,就业培训2.8万人次,新开发公益性岗位4300个,新增就业4.4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次。出台《灞桥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细则》,开展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率先在全省推广,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工作示范区。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经济适用房35万平方米、廉租房9600平方米。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6亿元,城乡医疗救助金812万元,临时救助金244万元,救助低保边缘困难群众1.5万人。完成农村饮水工程68个,解决了1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积极实施教育五个百工程,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3所,对60所学校进行了合点并校,顺利通过了国家两基检查验收。蛋奶工程惠及1.3万名农村学生,为1600余名家庭贫困大中专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000余万元,为1万余名中职学生发放助学金760万元。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建成42个健身广场,完成9个街道文化站、12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安装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8000余套。建成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7家村级卫生室,新农合累计补助资金9000余万元,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大力开展平安灞桥创建活动,全面推行大防控机制,建立维稳信访工作大部制,成功创建省级信访三无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无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审计、统计、监察、质监、工商、药监、物价、粮食、人防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

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转变职能,优化服务,组建了区政务服务中心和科学发展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出台了区政府工作规则、重大工作决策程序,开展了问计于民等活动,政府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依法行政机制进一步完善。坚持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满意率达到100%。加快应急平台建设,妥善做好“5·12”特大地震、三鹿奶粉等应急处置工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我们深感光荣和自豪。灞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政府工作取得的一切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历届政府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级各部门和全区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灞桥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保持灞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一,要坚持解放思想。要把理念创新贯穿经济发展的始终,努力保持发展思路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保证全区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顺利前进; 第二,要善于抢抓机遇且用好机遇。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支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第四轮修编、省市关于加快老工业区改造的部署、西安市大力推进板块化发展等机遇,结合我区实际,大力实施规划立区、生态强区、项目带动、产业兴区等发展战略,使灞桥发展质量更高、特色更强、获取支持力度更大;第三,形成发展合力是关键。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营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发展氛围,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四,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首要目标。坚持决策立足民生,项目着眼民生、财政保障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更舒适、更幸福。

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整体水平不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市化水平偏低,城乡公共配套设施与先进城区还有不小差距;财政收入虽然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收入总量与全市横向比较还有一定距离;城乡居民收入总体上还不高,一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政府服务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强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建设西安东部新城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灞桥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启动,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城市东扩、产业东移、人才东聚、资金东流已成大势,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省市对灞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灞桥在全市、全省的影响力迅速提升;三是经过近年来的艰辛努力,全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产业平台逐步成型,长期困扰我们的瓶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四是随着纺织城综合发展区、西安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四轮驱动优势彰显,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尤其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对灞桥的未来充满信心,干事创业促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了人心思进、奋勇争先、勇挑重担的发展氛围,这是灞桥发展最重要、最可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抓住当前大好机遇,就一定能建成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灞桥!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以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发展协调性为重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新城为中心任务,坚持特色建区、生态强区、规划立区、经济强区、产业兴区、城市带区、环境优区七大发展战略和生态灞桥、实力灞桥、现代灞桥、文化灞桥、诚信灞桥、幸福灞桥六大发展目标,把加快科学发展是最大的主题、真抓实干是最好的工作方法作为各级干部的行动指南和作风要求,全面落实灞桥区分区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努力实现一年开局起好步、三年翻番求跨越、五年东城呈巨变目标,确保进入全市、全省优秀区县行列,把灞桥建成区域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实力强大、文化氛围浓郁、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宜居宜业东部新城。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十二五时期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全力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积极实施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较2010年底翻一番。到十二五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4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0-4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0亿元,使我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精心打造城市建设新形象。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精心编制各类规划,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和品位。到“十二五”末,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80万。不断完善水、电、气、暖、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百村城改计划”,打造“六横、七纵、三景观”的路网体系,新建改造城乡道路不少于300公里,全区路网总规模达到900公里,实现城乡的无缝对接。“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于120亿元,把灞桥建成最具发展力和承载力的东部新城。

——大力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做大做强现代新型工业,到“十二五”末,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洪庆工业园等园区达到省内一流园区标准,灞桥东部工业带初具规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保持房地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引进金融、会展等新型业态;加快堡子村商圈、新市商圈、三环产业带建设,形成西安东部消费、商务中心。大力挖掘和整合灞桥文化遗存和休闲旅游生态资源,建成一批精品旅游项目。依托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将白鹿原打造成国内一流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

——加快建设生态花园新城区。坚持生态强区战略,做好生态文章。到“十二五”末,新增水面5000亩,新造林1万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加快洪庆山国家城市森林公园、鲸鱼沟景区建设,高质量完成浐灞渭河灞桥段的治理,完成白鹿原北坡绿化,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建成开放。加强水、大气环境保护,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把灞桥建成花园式优美城区。

——全面开创融合发展新格局。树立全域灞桥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保障、服务优势,全力支持浐灞生态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加快规划的衔接、项目的对接、工作的连接,实现与开发区的融合发展、互惠共赢。进一步加大区办融合力度,用足用活市级管理权限,加快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到“十二五”末,高标准完成纺织城旧城改造,努力把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打造成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示范区。

——努力推进改善民生新提升。未来五年,民生工程计划投资36.9亿元,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引进培育更多的名校,带动全区教育质量大提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实现每家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做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三年内实现社会保险制度性全覆盖。全面落实医改工作任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力推进安全饮水工程,使灞桥人民吃上干净的自来水。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活力,培育城乡居民的文化意识和文明习惯,吸引文化艺术人才聚集灞桥,把灞桥建设成为西安的和谐之城、文明之区、创意之源。

三、2011年政府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开好头、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达到18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达到1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达到16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达到4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659元和9437;万元GDP能耗降低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城区。

今年,区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不断做大经济总量

以房地产、商贸、物流、生态旅游、创意文化等为重点,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高科·绿水东城、普华·浅水湾等项目建设,全年开工房地产面积不少于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围绕堡子村商圈、新市商圈、三环产业带,着力引进一批商业综合体,加快海航大华国际、大明宫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万兴购物广场建成开业。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优势,抓好新筑大型集装箱物流基地、西北金属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现代物流业体系。依托纺织城艺术区,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建设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继续办好樱桃旅游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等节庆活动。以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积极探索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促进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加快樱桃、葡萄示范园建设,打造洪庆山农家乐品牌,建设新合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提高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灞桥东部工业带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和质量。积极引进高新技术、环保新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生产等工业龙头企业,杜绝高能耗和污染企业入区,推动我区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西安纺织集团新厂区建设速度,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等12个工业项目,确保西安泵阀总厂、永春家居等项目竣工投产。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为重点,加快城市化步伐

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洪阳南路、水灞路等道路,确保东月路东延伸段、长乐东路拓宽改造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全年新建、改造市政道路不少于50公里、交通道路不少于100公里。加快新筑污水处理厂、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东南郊水厂等项目建设。加快新筑、狄寨小城镇建设,做好新筑新城、白鹿原大学城配套服务区项目建设,完成狄寨正街等重点街区改造。切实解决农村乱占、乱建、排水不畅等问题,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农厕改造,高标准完成今年21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任务,确保达到市级验收标准。启动五星村、长乐坡村等30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柴马村、秦孟街等10个村的整村拆除。加快枣园刘、新市等村安置楼建设,切实提高城中村改造回迁房的建筑质量,做到同小区同品质,回迁房不低于开发用房的平均标准,维护城改农民的长远利益。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力推进浐灞渭河综合治理,加快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确保一期右岸建成对外开放,二期全面开工。继续实施大绿工程、三年植绿大行动,新增造林面积2000亩,新建绿化广场11个,新增绿化面积450万平方米。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集中整治,继续做好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周边治理,通过植树增绿、种花添美、污染减排等措施,力争改造成绿色垃圾场,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规范城管执法队伍,深化推行标准化执法工作。强化规划管理,在建筑容积率、外观、造型以及路网结构等方面严格执行规划,提升城市建设科学性和城市品质,避免低水平无序开发。扎实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验收工作。

(三)积极实施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增强区域发展后劲

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重大项目聚集、引领、带动效应,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13个,在建项目78个,总投资612.7亿元,年计划投资133.9亿元。其中,产业项目44个,计划投资81.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个,计划投资21.5亿元;民生项目11个,计划投资30.9亿元。坚持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制度,深入推行联席会议和现场办公机制,强化协调服务管理,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确保前期项目快启动,在建项目早见效。全力配合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做好西临高速、地铁一号线、地铁三号线、西康二线等项目的环境保障工作。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组织和参加各类招商引资、经贸交流活动,强化产业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全年策划包装项目不少于50个,引进产业项目不少于20个、总部经济体不少于5个,力争引进1家世界500强企业,3家国内500强企业,合同引进资金不少于400亿元。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坚持规划立区战略,完成灞桥东部工业带、浐灞生态区周边、新筑物流配套产业园规划,完成洪庆工业园、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手段,力争更多带资金、带政策项目落户我区,全年融资不少于10亿元。积极探索土地供应新模式,有计划、科学合理地供应土地,使灞桥人民能够长远享受土地不断升值的收益,获取更大量的资金用于经济发展、服务民生。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监管,保证土地收入合理、高效使用。全年争取建设用地指标5000亩,储备土地3000亩。

(四)加大融合力度,实现共赢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大力支持浐灞生态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确保金融商务区、公路码头、图书物流等项目顺利实施。全力做好世园会的各项保障工作,高标准完成重要节点、重点路段绿化美化,为世园会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进一步加大区办融合力度,举全区之力推进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完成纺正街、纺五路等道路拓宽改造,打通纺四路、纺建路等断头路,力争城东客运站主体完工。积极实施核心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启动三棉、六棉棚户区改造项目。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要加快园区供热中心、二期管网铺设工程建设,力争灞河东路东延伸段、312国道纺织产业园段等9条道路竣工通车。加快西安纺织集团新厂区建设,启动三棉、四棉等纺织企业外迁工作。浐河经济开发区要加快洪庆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确保朝阳路南段建成通车,力争园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全年引进工业企业不少于10个,引进房地产项目不少于2家。北部开发办要启动新筑物流配套产业园项目建设,做好秦汉大道等项目环境保障工作。灞桥科技工业园区要加快延长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力争能源化工基地综合服务中心、总部经济大楼2号楼建成启用。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加快园区路网建设,启动白鹿原房车自驾车主题休闲生态度假小镇项目,积极实施旅游大环线白鹿原景观带项目建设,力争成为省级农村改革示范点。

(五)树立民生为先理念,办好民生实事

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灞桥区科技110综合服务中心、西安白鹿原果业专家大院。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开工建设西安铁一中东城滨河高级中学,完成6所街道中心幼儿园改建,创建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新建2个村级健身广场。不断完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保新农合参合率在98%以上。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整合区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通过加大对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的支持力度、与民办院校签约开展订单式培训等措施,为被征地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机会,鼓励失地农民早日创业、就业。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次。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在香胡湾、宋围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到40个村。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完成区五保供养中心建设。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各项政策规定,优先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做好“六五”普法工作,继续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安全保障,实实在在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加强市场秩序和物价监管,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手段,确保市场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全面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扎实做好人口普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等工作。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完善网络问政制度,发挥民情民意调查、区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作用。建立并完善重大决策的听证程序,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和清理工作,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复议的监督机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公众服务和社会管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完善“一厅式”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公信力和服务效率。强化政务督查、效能建设和绩效考评,建立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和工作落实。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公务用车等行为,推行政府重大项目全过程效能监察。强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加强对财政资金、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和监察。依法严惩各类违法违纪行为,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继续精简会议、文件,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推进重点部门和行业政风行风建设,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崇尚学习,创新实践,勤政为民,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业务工作水平,努力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始终保持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为灞桥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各位代表,灞桥已站在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的起点上,形势催人奋进,发展刻不容缓。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区人民一道,振奋精神,满怀豪情,放眼未来,勤奋苦干,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诚团结,共创辉煌,

为建设西安东部新城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双十乱”指“西安市十大顽疾”和“火车站十大乱象”,其中十大顽疾指:野广告、占道经营、占道停车、行人闯红灯、疯狂拉土车、猖狂小偷、景点宰客、出租车拒载、假乞丐、“摩的”载客。

 “教育五个百”工程指每年表彰奖励50名教学能手和50名优秀教师、资助100名高中学生、100名初中学生、100名小学生,帮助100名贫困大学生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

“教育两基”指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三年行动计划”指未来三年全区上下要围绕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新城的总目标,以翻番调结构为主线,以跨越谋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到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翻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就,立足于全市、全省优秀区县行列。

“六大重点区域”指纺织城综合发展区范围内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堡子村地区、五星村地区、纺织集团新厂区、新市地区、纺织城旧厂区及生活配套区。

 

 

附件【2011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定稿).doc
上一条: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月16日在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下一条:区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1月16日在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 关闭窗口 }

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灞桥区纺一路169号  ICP备案号:陕ICP备05008157号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